小時候,我們想要什麼就會吵著要,要不到就是大哭大鬧,長大後,慢慢地知道不是我想要就可以要得到,所以我們學會了妥協,學會了接受得不到的結果。但是,有很多時候,我們雖然妥協了,接受了,我們並不快樂,我們心裡面仍舊惦記著我們想要的東西,甚至在心裡面盤算著,哪天當我可以自己做決定的時候,我一定要去完成我想要的夢想。這是我們看到為什麼很多小孩子長大以後,急著要離開父母親到外面闖蕩,很多退休族,一退休就急著解放自己,就是這種心理的補償。我常想,人生一定要這麼曲折嗎?為什麼我們不能從小就做自己想做的事,在人生路上,瀟灑走一回?
孫子是齊國人,是貴族世家,是人生勝利組,但他沒有沉溺在舒適的生活中,沒有迷失在顯赫的家族光環裡,也沒有讓外在的環境決定自己的一生,他堅決地走自己想要的路,懷抱著理想遠走他鄉,他帶著寫好的孫子十三篇,來到了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國度——吳國,開始闖蕩他的人生。透過伍子胥的推薦,來到吳王面前,演練吳宮教戰,獲得好評,終於成為大將軍,為吳王完成霸業,也成就了自己精彩的一生,留下兵聖的美名,直到今天他的影響力仍舊歷久不衰。
一棵樹的種子種到土裡,會開始發芽、成長、茁壯,會開始面對風吹雨淋,會面對蟲害病毒的挑戰,最後開花結果,完成它的一生。一棵樹沒有懸念,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,它就是照自己的意思,活出它該有的樣子。
孫子可以,一棵樹也可以,為什麼我們不可以?我們可以找出一堆不可以的理由,但是再多的理由也不能彌補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方式過一生的遺憾,為了不留遺憾,我們必須把這些藉口拿開,用我們的智慧與毅力,克服一切不可能,雖然會很辛苦,但這是值得的,更重要的,這是我們必須走的路,否則我們就會愧對此生。
我想要,雖然不見得要得到,但是想要卻不敢要,肯定要不到。只要我們勇敢走自己想走的路,開始摸索、嘗試、突破、前進,就可以開出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路,不管過程如何,不管成果如何,那就是我們自己的故事,自己寫的故事才有滋味,不是走進別人的故事,成為別人故事中的一部分,在別人的故事裡,不管多麼努力地表演,都只是龍套,不是主角。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