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喜歡看棒球,最受不了好球、壞球都想打的選手,沒兩下子,就看他拎著棒子,垂頭喪氣地回到休息區。但真正好的打擊手就不一樣了,很少追打壞球,總是能等到一個適合他的球打,雖然不見得每個球都可以打好,但至少我看到的是他已做了最好的選擇。
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,找到那個甜蜜點,肯定不是興之所至,那怎麼做到的呢?投資專家查理‧蒙格歸納出兩個重點:「絕對的耐心」與「絕對的決心」,這跟孫子說的「善戰者,立於不敗之地,而不失敵之敗也」是一樣的道理。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難熬的,所以需要耐性,而當曙光乍現,就要大步向前,不要猶豫,這時候需要決心。查理‧蒙格強調「絕對」,表示這裡面沒有模糊空間,就是徹底的認知與勇敢的執行。
查理‧蒙格投資股票,把投資項目分為三個選項,可以投資,不能投資,太難理解。他絕對不會碰後兩者,他只看可以投資的股票,而且能過第一關的股票還要再經過他的「生態系統」的思維模型篩選,才能出列,這一個過程非常複雜費事,但是經過這個程序,很多好的股票就一目了然了。這個過程就像孫子戰前的準備過程,透過勝利的八道程序的檢驗,確定「立於不敗之地」,才會有自信可以打勝仗。也就像越王句踐復國要十年生聚,十年教訓,等了二十年一樣。這是「絕對的耐性」的階段。
當萬事俱備,機會一來,那就要當機立斷,查理‧蒙格說:「在少有的黃金機會,如果所有的條件都具備了,我就會下很大的賭注,絕不會進行小額投資。」對沖基金經理人李彔說:「當你發現一記好球,卻無法用全部資金打擊出去,長期下來,結果也將和頻頻揮棒一樣糟糕。」孫子的「不失敵之敗」也是同樣的道理,他有一個射箭的比喻,他說:「勢如彍弩,節如發機。」勢就是準備,準備就要拉滿弓,節就是時機,時機就是可以放手的那一刻。就像句踐等到可以攻打吳國的那一刻一樣,范蠡跟他說:時機的把握就像追逃走的人,就像救火那樣的不可耽擱。這就是「絕對的決心」的階段。
我們常常因為不肯下苦功,或沒有找對方法,以至於什麼事都是一知半解,不但看不到機會,就是機會來了,也不敢放心地下手,這種「捏怕死,放怕飛」的猶豫人生,不但不會有成就,損失更大的是過得不快樂。看看這些傑出的人,他們成功的法門,就簡單的兩個概念,如果我們想要脫離「魯蛇」的魔咒,就得下定決心,跟他們學習「絕對的耐心」與「絕對的決心」,除此之外,沒有捷徑可走。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