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位認識多年的名醫每次碰到我,都喜歡跟我談人生,他常感嘆自己是一個看不到太陽的人,因為早上上班太陽還沒出來,下班太陽已經下山。每天除了看病外,其他的時間幾乎都拿來接受新知,因為新的醫學知識變化太快,偶而假日,常是累得想在家睡覺休息,他覺得這樣的生活不對,生命還需要其他的養分。
他的生活應該是現代很多職場專業人士的寫照,我在科技業上班的大兒子也是常跟我說每天的工作像個無底洞,看不到盡頭,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專業打拼,越有企圖心的人,越不敢浪費時間,但是知識是無窮無盡的,尤其今天的科技文明,知識日新月異,你就是二十四小時都不吃不喝、不睡覺,也無法消化所有的知識,所以每個人幾乎都患了嚴重的知識焦慮症。就像莊子說的:「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,以有涯隨無涯,殆已。」也因為這個原因,不停地追逐知識,耗盡了我們所有的時間與精力,但卻忘記了我們還有一塊心田需要耕耘,我們需要情感的滋潤,需要聽聽蟲鳴鳥叫,需要一點時間放空,或者說,我們並沒有真的忘記,因為我們的心聲會不時地提醒我們,他需要被照顧,只是我們習慣跟他說:「我沒空!」
缺乏心靈的滋潤,生命變得緊張與單調,感覺好像少一塊拼圖,所以不管怎麼忙,每個人都必須留一點時間和空間,好好地耕耘這塊心田。閱讀是不錯的方式,可以跟古往今來的人談心對話,碰到挫折,蘇東坡會告訴你放下吧:「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」面對無理取鬧,可以聽聽孟子的勸告:「自反而縮,雖千萬人吾往矣。」或從海明威的《老人與海》中,強化自己的意志力,提醒自己:「絕望是一種罪過。」或讀讀尼采,反省一下自己此生所為何來:「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,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。」除了閱讀之外,你還可以欣賞一幅畫,聽一首歌,或者自己來,學會一項樂器,拿起畫筆,或乾脆寫下你的心情,這都會讓我們的心情得到撫慰與沉澱。而大自然是生命的府庫,提供我們最豐富的養分,蘇東坡說得好:「凡物皆有可觀,苟有可觀,皆有可樂。」程顥也提醒我們:「萬物靜觀皆自得,四時佳興與人同。」只要我們靜下心來,走向大自然,你一定會收穫滿滿。
心田的耕耘和專業知識的耕耘不一樣,不是刻意,更不是邏輯分析。心田需要的是放鬆心情,沒有目的性才能進入,就像〈桃花源記〉的漁夫,要「忘」路之遠近,要「捨」船,才能從那細細窄窄的山縫進去桃花源。有目的性的思維會隔絕心靈跟外物溝通的機會,就像我不可能先預想去陽明山找一隻鳥唱歌給我聽,那可能花在找鳥的時間就會讓我心浮氣躁。我要做的只是去陽明山,其他的就交給我們的五感去感應,不用想,不要刻意,只要放輕鬆,「採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。山氣日夕佳,飛鳥相與還。此中有真意,欲辯已忘言。」悠然與忘,是陶淵明能與山嵐、飛鳥對話的主要原因。
心靈充實了,安定了,生命的拼圖就完整了,專業也在心靈的滋潤下有了活力,工作也不再枯燥,醫生傳遞給病人的正能量更強了,科技人員開發的產品也有了人性化的生命,生意人也能釋放熱情對待顧客,而朝九晚五的軍公教人員,也能體會服務是此生最大的福分。灌溉心田所長出來的智慧花朵,就是這麼的芬芳美麗,我們怎麼忍心讓他枯竭呢?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