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時候最喜歡問「為什麼」,長大以後最喜歡問「怎麼做」。
小時候每事問,充滿好奇心,但就是不會問怎麼做,因為自己就想做,不管會不會做,你不讓他做,他就不高興。長大後,也是每事問,卻只問怎麼做,而且會一問再問,譬如,他問碰到問題怎麼辦?你告訴他碰到問題要先有嚴謹的態度去面對,其次要了解這件事的本質,再來就要找出解決的方法。他馬上問,我要怎麼具備嚴謹的態度,怎麼了解事物的本質,怎麼找出解決的方法?甚至會進一步假設問題,假如我做不到是不是要放棄?假如我缺少一樣,可以嗎?或者說:除了這個方法,還有其他的方法嗎?
他可以一直問下去,問到你失去耐心,但就是不會去做。人的本性應該是喜歡嘗試解決問題的,所以小孩不會要你幫他處理他的問題,但是長大後慢慢養成依賴的習慣,不再習慣自己解決問題,碰到問題就只會丟給別人處理。更糟糕的是,當你告訴他怎麼做了,他還是不會去做,因為他不知道怎麼做。
禪宗有一個故事,一個小和尚問老和尚,我來這裡修行這麼久了,怎麼都沒有悟道,還是很多煩惱,老和尚說:放下吧!小和尚想了幾天,如果我什麼都放下了,我不是什麼都沒有了嗎?就再去請教老和尚,老和尚還是那句話:放下吧!
這則公案的關鍵詞不是「放下吧」,而是「如果」,老和尚知道小和尚有很多的執著,放不下,所以點醒他要放下,但是小和尚沒有放下的經驗,不知道怎麼放,也不敢輕易嘗試放下,所以只能猜測放下的感覺,但猜測跟實際去做是兩回事,有一句話說:「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」如果你只是想像水的溫度,而沒有實際去喝,那是永遠也感受不到冷暖的。
從實際去做中找答案吧!這是停止再問「我要怎麼做」的最好方法。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