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當館長的時候,接受的第一份員工離職書,是一位出版部的主管,理由是他想去流浪,我心想學藝術的朋友果然浪漫!但轉個念頭想,浪漫的背後會不會只是想找一個逃避的藉口?
千禧年我做客紐西蘭,有一些因為96年台海危機,移民到這裡的台灣朋友告訴我,雖然生活在如天堂的國度,卻是好山好水好無聊,有一位甚至跟我說像坐牢一樣的痛苦,因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,人生失去了目標。
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,所以逃了,但還是得面對現實生活,他憧憬的桃花源再迷人,也只是不存在的理想國度。蘇東坡有一天晚上醉酒,站在江邊,突然感嘆身不由己的日子,「長恨此身非我有,何時忘卻營營」,他想逃,希望「小舟從此逝,江海寄餘生」。但是,他沒有真的逃走,在另一首詞當中,他留下來了:「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」當他被貶到海南島時,也曾經掙扎過,慨歎此生再也不能跨出大海回到中原了,但是後來想通了,回不回去已不重要,因為回到中原,還不是被困在大海之中嗎?
的確,你逃得了環境,但逃不了你的問題。可是,當你解決了問題,環境就不再是問題了。職場問題不解決,人生問題不解決,任誰也無法逃於天地之間,因為問題會如影隨形,一直跟著你。
我因為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,所以對很多繁瑣的事情,很排斥,也選擇了一個自主性比較高的職業,沒想到,卻陰錯陽差地接受十幾年的行政工作。剛開始是滿腔熱血,覺得一個知識分子就應該經世濟民,不應該當個自了漢,但忘了自己性本愛丘山,所以起初做得很辛苦,好幾次都想打退堂鼓,後來基於一份責任感,就認份地做下去,然而考驗卻如浪花般襲來,我只能挺身接受嚴厲的挑戰。有趣的是,在一連串的磨練中,我生命有了轉變,我開始習慣面對問題,習慣想辦法解答,雖然個性還是喜歡田園山林,清靜自在,但再也不會懼怕繁瑣的工作,而且在日常生活當中,也更有能力幫忙別人解決問題,並發現能把問題解決掉是一件快樂的事情,而且越困難的問題,越有成就感。
原來,人間即淨土,現實世界就是桃花源,不必逃。想到張宇的〈用心良苦〉有一句歌詞:「妳說妳想要逃,偏偏註定要落腳。」或許來到這個世界,註定要落腳,又何必逃呢?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