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叫本質?就是事物的本性、獨特性。有一句話說:「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。」表示本性是與生俱來的,很難改變。譬如孟子說:「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,幾希。」人跟禽獸差異不大,只有四端不同,就是惻隱之心、是非之心、辭讓之心、羞惡之心。這四端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,也就是人性。沒了人性,就沒資格當人,就跟禽獸沒兩樣。
知道錢的本質,才會有錢
大家都想賺錢,但我們往往不了解錢的本質,所以不但誤解了錢的價值,也賺不到錢。我們從小受到「富貴在天」的古訓影響,以為錢是由不得你的。而民間又常說「錢四腳,人兩腳」,所以人是追不到錢的。但其實錢的本質就是能力,你有能力,不需要去追錢,錢自然就跟著來。譬如球藝超群的NBA球星,演技精湛的好萊塢明星,站在時代浪頭的科技新貴,收入都相當可觀。而市井小民,只要有一技之長,也能衣食無憂。就像你會做麵包,會種菜,會炸臭豆腐,會裝水電,都可以幫你賺錢。所以有能力了,就不怕沒錢賺。甚至把賺的錢都佈施出去了,你還是不用擔心沒錢,因為你的能力還在。像陶朱公范蠡,那個美女西施的先生,幫越王勾踐打天下的人,就因為懂得「人棄我取」的做生意方法,讓他所到之處,很快的賺到錢,但他不喜歡出名,所以賺到的錢就佈施出去,一生中,曾經三聚三散。像美國石油大王洛克斐勒,他說:「把我的所有拿走,甚至把我衣服剝光,丟到撒哈拉沙漠,但只要有一群駱駝商隊經過,再給我一點時間,不久你又會看到一個百萬富翁站在你面前。」所以了解賺錢的本質是能力,就會把重心放在增強自己的能力,就不會每天想賺錢卻不培養能力了。
因為要保命,所以必須全力以赴
戰爭的本質是什麼呢?孫子說是「兵者,國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」戰爭是一個跟敵人拼死活的地方,關係到一個國家和全體人民生死存亡的大事。因為這麼慘烈凶險,「亡國不可以復存,死者不可以復生」,所以面對戰爭的準備就必須做到不能輸,要先「立於不敗之地」,要「先勝而後求戰」,其強度不同於我們找工作,找不到還可以再找,不像考試,沒考上,可以重考。所以孫子整部書沒有一句模擬兩可的話,沒有一句沒把握的話,就是因為他了解戰爭本質的凶險,不能有一點點的閃失。我想起一個小故事,草原上一隻鬣狗追逐一隻小白兔,雖然鬣狗速度很快,但最後還是讓小白兔逃走了,因為鬣狗只是想飽餐一頓,而小白兔是為了保命。如果我們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,用保命的態度來處理,我想成功的機率就高了,《孫子兵法》就是從保命的角度來思考的一本書。
《孫子兵法》可以拿來談戀愛嗎?
有一個女學生跟我說,他的高中老師畢業時送他一本《孫子兵法》,告訴他可以拿來談戀愛,經營夫妻之道,問我要怎麼運用?這應該是很多人想問的問題,如果運用《孫子兵法》,可以讓我情場得意,馭夫有術,不亦快哉!我從本質跟他談起,我說戰爭的本質是「死生之地」,是會鬥個你死我活的地方,而愛情的本質是什麼?金朝元好問說:「問世間,情爲何物,直教生死相許。」雖然都是生死,但卻是大不同,愛情是我願意為你而死,戰爭是要你死我活,這是本質的不同,所以戰場上為了生存搏鬥而需要不擇手段的部分,就不能用在愛情裡。試想把孫子「怒而撓之,卑而驕之,佚而勞之,親而離之」的「詭道」運用在愛情當中,會有什麼樣的結局?
但是《孫子兵法》就不能拿來經營愛情、夫妻之道了嗎?那也不是,所謂「道通為一」,要處理一件事情,所必須具備的條件,其實是大同小異的,《孫子兵法》處理的是龐大、複雜的戰爭問題,必須考量的面向,與嚴謹的態度,可說無人可以出其右。對愛情的經營,當然是沒有問題了。譬如,戀愛要打動芳心,你要知道對方的需求,了解他的本質,這一點就符合《孫子兵法》的「知彼知己,百戰不殆」的觀念了。以《鐵達尼號》來看,男主角傑克以一個三等艙的無名小卒,竟然能獲得一個已訂婚的貴族女子的青睞,如果從現實生活中的角度來看,一定不可能。但是女主角蘿斯有一個崇尚自由,不喜歡被束縛的心,這一點傑克看到了,而且傑克就是這種活在當下的靈魂,當然就快速的擄獲了蘿斯的芳心。
競爭的場合,最怕不了解本質,而用錯方法
老子有一句話說:「以正治國,以奇用兵,以無事取天下。」治國跟用兵的方法,是不一樣的。政治人物要以身作則,開大門走大路,不要行險僥倖,要用「正」,用詭詐之術治國,無法建立一個穩定的社會。也就是孔子所說的:「政者,正也。子帥以正,孰敢不正?」但戰爭就不一樣了,面對「死生之地」、存亡關頭,為了要確保勝利,這時候就要用「奇」了,也就是「出奇制勝」。孫子說:「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,此兵家之勝,不可先傳也。」所以一個國家領導人,如果能分清楚處理不同的事務,依照不同的本質需求,提出適當的對策,就可以把問題處理好。反之,牛頭不對馬嘴,結果就會一團糟。譬如,春秋五霸的宋襄公,就是一個道道地地的搞不清楚狀況的人,把治國和用兵搞混了。有一次,他帶兵和楚國打仗,他先到了戰場,取得先機,但他沒有利用這個先機,打一場勝仗,卻因為把治國的「正」拿來處理必須用「奇」的戰爭,反而打了一場大敗仗。當楚國軍隊準備渡河過來和宋軍決戰時,按照《孫子兵法》,敵軍渡河,最好是「令半濟而擊之,利」,但是宋襄公卻認為趁人之危,非君子應該做的,所以就杵在那邊,眼睜睜的看著楚軍渡河。等到楚軍渡河完畢,還沒整理好戰鬥隊形,這又是一個攻擊敵人的好機會,但是宋襄公依舊紋風不動,堅持要來一場「君子之爭」。更誇張的是,當兩軍正式交戰時,他又下令:「君子不受傷,不擒二毛。」意思是有君子風範的人,不殺受傷的敵人,二毛就是有白頭髮上年紀的人,也不能殺,這叫敬老。這樣的「君子之爭」,結果可想而知,宋軍大敗,宋襄公也中箭受傷,不到三個月就死了。
瞭解了本質對處理事情的重要性,下一次我們再來談談如何了解本質,和我們看不到本質的原因。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