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vis, Howard, James, Westbrook and Anthony 圖片出處:marca
我是一個籃球迷,愛打籃球,也愛看球賽。尤其愛看NBA。除了欣賞頂尖球員的球技之外,在這個最高的籃球殿堂,我喜歡看他們之間高強度的競爭所激盪出來的火花,那是一種無比的暢快,也為他們對競爭所投入的努力與展現的人生智慧喝采。
但我也常看到很多因為錯誤的競爭觀而帶來失敗的案例,也會為之扼腕,很想大聲的對他們說:「喂!老兄,籃球不是這樣玩的!」
就以曾經叱咤一時,贏得多次冠軍的湖人隊(Los Angeles Lakers)為例。去年,球季一開始,以年薪4420萬美元找來大三元製造機威斯布魯克(Russell Westbrook),想和詹皇(LeBron James)、大衛(Anthony Davis)組成三巨頭,劍指年度總冠軍。但事與願違,球季到了中段,湖人的勝率跌破五成,排名掉到西區第九名,連進入季後賽的資格都岌岌可危。這個結果,恐怕是決策高層始料未及的。
問題出在哪裡?我從三點來分析:
一、球隊文化:
湖人只想在市場上找一群明星球員,組成可以奪冠的隊伍,卻不願意深耕,培養新秀,建立起自己的湖人文化。這種抄短線,求速成的方式,不是長久之計,在競爭最激烈的籃球殿堂,想要用這種方式來經營一支球隊,那就是太小看競爭的本質了。而且這種掠人之美,挖人牆角的文化,只會讓這個競爭的殿堂變得現實功利,無法看到一個更人性化,更高層級的競爭美學。而且就像金庸小說中的魔教長老任我行的「吸星大法」,把一群明星球員放在一起,常常是未蒙其利,而先受其害。
對照勇士隊(Golden State Warriors),他們也曾經迷失過,用一群球員換來杜蘭特(Kevin Durant),雖然如願以償,得過一次冠軍,但是不是杜蘭特的功勞,有待商榷,因為之前沒有杜蘭特的勇士隊已拿過兩次冠軍。但換來杜蘭特,把一個以浪花兄弟和嘴綠合作無間的勇士隊特色打亂了,還好杜蘭特走了,勇士隊重新回到軌道上來。他們這兩年雖然沒有奪冠,甚至連進入季後賽都沒有,但是球隊努力培養新秀,主將柯瑞(Stephen Curry)和嘴綠(Draymond Green)仍努力的為球隊付出,也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。到今年整個球隊老幹新枝都茁壯了,連因傷所苦,足足等了兩年的湯普森(Klay Thompson)也歸隊了,他的歸隊甚至成了NBA的大新聞,除了他不屈不撓的精神為大家敬佩外,勇士隊的等待,也讓人看到了濃濃人情味的勇士文化,嘴綠雖然受傷,也要下場跳球後才離場,就是要參與湯普森這個難得的歸隊儀式,這些舉動都讓人感受到勇士隊是一個有溫度的球隊,是一個有向心力的大家庭。我想這是很多人喜歡勇士隊的原因。也告訴我們經營一支球隊,需要先建立起一種可長可久的文化,而不是抄短線,求速成。
二、人才選用:
球隊需要人才,但人才需要互補,就像一個人的身體,五官各司其職一樣,頭重腳輕、強幹弱枝都無法形成一支戰鬥雄獅。湖人以詹皇和大衛為核心的系統,主幹已經夠強,需要的是枝葉,沒有人看懂為什麼還要一個和他們兩個特質一樣的威斯布魯克進來,反而把庫茲馬(Kyle Kuzma)、卡魯索(Alex Caruso)這些相得益彰的枝葉送走,強幹弱枝,造成球場上只看三個巨人,其他人像可有可無的遊魂一樣,發揮不了作用。
我實在是不懂這是什麼邏輯,官方說法是因為詹皇需要一個替換的角色,所以找來威斯布魯克。但是,一個球隊人數是有限的,會互相排擠,你不可能為了強化一個位置,而失去其他位置,「木桶理論」告訴我們,只要一塊低板子,就會影響水桶的儲水量,你是要整體的強,而不是局部的強。
再來看花大錢找來的威斯布魯克,是不是真的能扮演好替代詹皇的角色,威斯布魯克運動能力超強,衝撞籃下,威力十足,所以動不動就是大三元,但他的問題出在他是「一個人的武林」,需要持球才會進攻,無法組織一個球隊,所以他打球,其他人就是配合他表演而已,而且他的三分外線不準,緊要關頭容易失誤,是一個不穩定的選手。對一個要爭冠的球隊,不是要一個衝撞的球員,而是要一個穩健的球員,能夠獨當一面的人,但顯然威斯布魯克不是。經過了幾場的驗證,只有威斯布魯克在場而詹皇缺席的場次,他都很難帶領湖人隊贏球。
而且花4420萬美元年薪,只是要一個替代的角色嗎?未免太浪費了,湖人還是想讓他和詹皇、大衛配合,一起在場上,希望能二加一大於三,但問題就出在詹皇的特質,他是小皇帝,所有人都要以他為中心,所以威斯布魯克必須淪為配角,因為不可能讓詹皇當配角,而事實上詹皇的確比他更能獨當一面,沒有理由他當配角。所以威斯布魯克只能當配角,問題是他不會當配角,他一定要持球,一定要自己衝撞,所以成為配角的威斯布魯克,失去了本色,變得攻守無序,不知道怎麼打球,顧慮太多,優柔寡斷,所以失誤增加了,進球率也降低了。
三、執教風格:
當教練,就是要達成贏球的任務,湖人不能贏球,教練當然難辭其咎。或許有人會幫他找理由說沃格爾教練(Frank Vogel)可能沒有決策權,一開始就被強迫接受了一個這樣的球隊,巧婦難為,也是無可奈何,不能怪他。但這種說法不成立,因為你可能沒有決策權,但你有決定要不要接受這個職務的自主權。孫子說:「將聽吾計,用之必勝,留之;將不聽吾計,用之必敗,去之。」老闆接受我的意見,我才會獲勝,我才會選擇留下來;老闆不接受我的意見,注定會失敗,就不應該接下這個任務,要選擇離開。如果沃格爾教練早知湖人要組成三巨頭,他沒有反對意見,表示他認同這種組合,那成敗就要概括承受,輸球就不要找藉口。如果他不認同,但還是選擇接受了,表示他自認為有能力整合完成。否則他接受這個職務,不是無知,就是準備走一步算一步,那心態就可議了。但不管哪一種,球季過了一半,看來沃格爾教練的確不能把三巨頭整合完成,球隊不能贏球,責任當然就要一肩扛起。
接下來,我們來看看他的執教風格,當威斯布魯克不能融入球隊時,他採取的是消極的放棄策略,也就是在決勝的第四節不讓威斯布魯克上場,把威斯布魯克當成了阻礙勝利的絆腳石。這種執教風格,馬上產生後遺症,第一個不能接受的就是威斯布魯克。
威斯布魯克自認為在聯盟中所取得的地位,已經夠資格讓自己留在場上。他說:「我付出了很多努力,我在聯盟中得到了很多尊重。我不必得達到什麼標準,或者說我不應該被這樣要求。我有資格進入最後陣容。我的意思是,數據會告訴你理由,我不必對此有所解釋。」
他不想被安排成為一個配角,他希望當主角,而且他自認為有能力當主角,教練也應該要讓他當主角。他認為以他過往的成就,不應該被如此對待。威斯布魯克的反應,看出他的自負,但也看出他的不成熟。首先是「昨天的成功不表示今天也會成功」,這是基本常識。其次,每一個球員都應該聽命教練的指揮調度,才能成就一個團隊。所以當威斯布魯克講出這些話時,他已經失格,他沒有能力擔任球隊的關鍵角色了。
對威斯布魯克這番話,沃格爾教練馬上做出回應,他說:「雖然他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取得了很多成就,並且本賽季打出很多精彩的比賽和表現,但我的職責是贏得比賽。」他又強調:「球隊的需求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,所有人都必須做出任何事來追求勝利,所以有時候會在場上,有時候則不會。」
沃格爾教練的立場很清楚,場上由我調度,你沒有資格講話,而且你就是會影響贏球的球員,所以決勝時期,我不會派你上場。從教練的立場來講,他的聲明沒有問題,問題出在當球員對教練的執教風格產生疑問時,教練是不是應該檢討自己是否有可以改善的地方,當球員迷失了自己,是不是要想辦法讓他認識自己,改善自己,而不是用這種放話的方式,產生對立。
俗話說:「兵隨將轉」、「強將手下無弱兵」,戰場上,沒有打不敗的敵人,沒有打不贏的戰爭,我們看韓信如何帶領三萬烏合之眾,以「背水陣」打敗二十萬趙軍,就可以知道了。這時候讓我想起曾經帶領湖人拿下多座冠軍的教練禪師傑克森(Phil Jackson)。他帶領的球員也不是那麼容易整合的,但他以「無我」的帶兵方法,先讓每個球員認識自己,他給布萊恩(Kobe Bryant)看黑人小孩在白人社區長大所帶來的挑戰的書籍,因為這是他的成長經驗,給歐尼爾(Shaquille O’Neal)看尼采,好讓這位超級巨星不會迷失自己。了解自己之後,就能將心比心去認識別人,共同為球隊奮戰。沃格爾教練應該以前輩為師,或許可以找出解方,威斯布魯克說不定可以脫胎換骨,湖人的冠軍就不會只是夢想而已。沃格爾教練如果做不到,只有一條路可以走,就請辭吧!
帶領一支常勝軍,必須從整體、長遠的角度來思考,建立起自己的文化體系,也必須尊重每個人的不同,從心靈上找到整合之道,才能確保目標可以達成,可以長長久久,而不只是曇花一現,湖人隊給我們上了一堂寶貴的競爭課。
★ 正確的競爭觀幫助你獲得成功樂趣,吳順令老師的「孫子兵法的贏家思維」線上課程,早鳥優惠到2月底,把握機會!課程詳情及試聽→https://pse.is/3t736v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