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個冬烘先生幫一個喪家寫祭文,結果把性別寫錯了,喪家氣得找他理論,這位冬烘先生臉不紅氣不喘的說,不可能,我不會寫錯,一定是你們家死錯人了。死不認錯,這種人不是常常出現在我們身邊嗎?我們是不是也會犯同樣的錯誤?
想想看,我們生活上出現很多的問題,人緣不好,職場不順利,親子關係緊張,投資失利,這些問題的背後,是不是就來自於我們的不認錯?
認錯有多難?
第一個是自我認知失調的不適應。根據心理學分析,當我們的行為被挑戰時,會產生認知失調的現象,會感到沮喪不舒服。我們的大腦會想盡辦法的尋找「我沒有錯」的證據,努力的自圓其說,替自己辯解,如果不能完全撇清責任,至少做到不完全是我的錯,用分攤責任的方法,讓自己比較好過些。
其次,是面子問題,死要面子活受罪。所謂拉不下臉,就是這個意思。尤其有了身分地位的人,高高在上,要裡子更要面子,要他認錯,就像要他的命一樣,所以你可以看到政壇上的袞袞諸公,有幾個會認錯的,大家應該都還記得曾經被許多人拿來消遣的一句話:「我阿扁有錯嗎?」所以唐太宗肯向宰相魏徵認錯,華盛頓肯承認自己砍了櫻桃樹,就成了歷史的美談。
還有一點,認錯最難的地方,是認為自己比別人更不會犯錯,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錯。年輕人少不經事,不知道自己犯錯,年紀大的人,累積了一輩子的習慣,越固執,越不會覺得自己有錯。所以一群人在一起,月旦人物,評論是非,都是一副替天行道的姿態,儼然我就是真理的代言人。
人非聖賢孰能無過,重點在知錯要能改。不認錯表示你拒絕成長,表示你沒有勇氣面對別人的眼光,表示你想關門活在自己的世界裡。更糟糕的是不認錯,還會把錯誤的責任歸咎別人,或者文過飾非,找理由來掩蓋,造成一錯再錯,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結果會怎樣,我想也不用多說了。《為自己出征》作者羅伯‧費雪說:「我們設下障礙來保護所謂的自我,然後有一天,我們就被關在這些障礙裡,無法掙脫。」
自省的人多福氣
所以認錯就很重要了。認錯首先就是養成反求諸己的習慣,孟子說:「愛人不親反其仁,治人不治反其智,禮人不答反其敬。行有不得者,皆反求諸己,其身正而天下歸之。《詩》云:『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』」
我愛別人,別人卻不覺得我愛他,像父母愛小孩,同事之間的情誼,明明就是掏心掏肺,對方卻無動於衷,這時候可以先反省自己,是不是我的愛有問題?我給的愛是他們想要的嗎?
領導別人,沒有好成績,你要先反省自己是不是使用的方法不對,就像孫子說的,領導者並不是不斷的要求別人如何無私無我的付出,而是要懂得用方法,「求之於勢,不責於人」,方法對了,用力少而功多,問題就解決了。
對人謙恭有禮,而別人卻沒有相同的態度對我,這時候也不用急著去批評別人沒禮貌,而是要先反省自己是不是我的恭敬只是行禮如儀,我們常常看到很多人自認為很有教養,但其實只是一套世俗的禮節而已,別人才會感受不到你的恭敬。
所以孟子才會說,碰到事情,先「反求諸己」,久而久之,別人就會認同你,願意親近你。就像《詩經》的這句話:「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」意思是說,能夠常常反躬自省,就能符合天地萬物的規律,自己就可以得到很多的福氣。
犯錯、認錯、改錯,是一輩子的功課
認錯之後,你眼前的道路就豁然開朗了。
投資上,知道認錯,就會知道停損,不會讓損失擴大到不可收拾,知道認錯,就會不斷地從錯誤當中學習正確的方法,而成功獲利。
職場上,願意認錯,同事主管就不必承擔你犯錯帶來的問題,主管也會給你機會,因為犯錯的代價必須從所學到的經驗中取得補償,主管不會不知道。
親子之間,學會認錯,一來溝通的管道就暢通了,二來建立小孩正確的人生態度,知道人生是不斷的學習成長,知道犯錯、認錯、改錯,是一輩子的功課。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