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跟朋友到一家戶外餐廳吃飯,不時有落葉掉落,每一片葉子的掉落都會發出咚的聲響,在交談聲中穿插進行,彷彿是一首交響曲的頑固低音,沒有影響我們的談興,反而增添幾許的浪漫。
高更初到大溪地時,形容大溪地夜晚的寧靜只剩下落葉聲,連土著的腳步聲都聽不到。土著跟大自然土地早已合為一體,所以動作敏捷輕盈,不會發出聲響,而落葉無心,自在飄零,充滿節奏感,卻聲聲入耳。有趣的是就像王維說的,「蟬噪林逾靜,鳥鳴山更幽」,落葉聲沒有帶來吵雜,反而襯托出大地的寧靜。
有聲卻似無聲,反而讓內心更加寧靜,這是什麼道理?莊子說這就是天籟。〈齊物論〉記載,有一天南郭子綦靠在桌邊做深層呼吸,整個生命像離開了形體,他的學生顏成子游被這一幕嚇了一跳,問老師說,這是怎麼回事?你的形體怎麼看起來像枯槁的樹木,精神看起來像死灰呢?南郭子綦說今天的我是「吾喪我」,也就是已經沒了矯揉做作的我,回到最自然真實的我,你知道嗎?接著又說,你聽過人籟,地籟,但你聽過天籟嗎?這下子把子游問矇了,老師好像答非所問,怎麼扯到天籟來了,子游說,人籟好比吹奏樂器所發的聲音,地籟就是大自然的孔竅所發出的聲音,但天籟是什麼呢?老師沒有直接回答,反問子游,你覺得人籟、地籟所發出的聲音是怎麼來的,是誰在幫他們呢?這段問答,像禪宗公案,充滿玄機。
其實繞了一大圈,老師只是要子游知道,不管是人籟、地籟,只要是從自己生命所發出來的自然之聲就是天籟。不是在人籟、地籟之外還有一個東西叫天籟。大自然的聲音無心自然,所以地籟就是天籟,儘管只是一片落葉聲,都讓人覺得舒服不會有隔閡,不會干擾內心的寧靜。反而是人類,有心有為,會做作虛假,偏離自然本性,只會發出吵雜煩亂的噪音。所以必須「吾喪我」,清除虛假,回到真實自然的本來面目,才可能發出天籟。
我們習慣稱讚話少的人,所謂「吉人之辭寡,噪人之辭多」,所以做人要「敏於事,慎於言」,多做少說。但照南郭子綦的說法,話說得好不好,關鍵在真假,不在多少,如果我們理解成言多必失,讓我們以為沉默是金,再也不敢開口,那就是天大的誤會了。有一次孔子問公明賈,「聽說公叔文子先生是一個不說、不笑、不取錢財的人,這是真的嗎?」公明賈回答道:「這是誤傳啊,公叔文子該說的時候才說,因此別人不厭惡他說;快樂時才笑,因此別人不厭惡他笑;合於禮的錢財他才拿,因此別人不厭惡他拿。」該說才說,快樂的時候才笑,這就是真實自我的表現,這就是天籟,誰會不喜歡天籟呢?
吃飯,我們習慣呼朋引伴,但除非真性情,否則寧可尋一戶外餐廳,與落葉聲為伴,保證下飯,如果能遇真性情之人,再佐以落葉聲,那就不但下飯,保證心情愉快,助消化,至於浪漫,那就更不在話下了。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