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期間,停課不停學,很多教育的工作,一下子落在家長手裡,工作沒停,又增加小孩教育的負擔,蠟燭兩頭燒,苦不堪言。
小孩在家裡,雖然專業知識可以交給老師,但整天的作息都在家裡,生活教育就是一個重要的課題。生活教育本來就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課題,但疫情下的生活教育因為限制了很多的活動,實施起來更加不容易。但也因為不容易,所以更需要面對,否則內外交攻,恐怕到時候,家長會先撐不住。
生活教育怎麼教?一人一把號,各吹各的調,自古以來從沒有定論。但是有一點應該是每個人都認同的,就是不要說教。莊子很早就懂這個道理,他說天下人不喜歡聽嚴肅的說理,所以他整部書,十之八九都是寓言故事。連大家認為最喜歡說教的孔子,有一次也說我很想閉嘴了,老天沒有說過一句話,但是四季運行得很有規律,萬物也都長得很好,我幹嘛還嘮叨個不停。道家始祖老子就直接總結說:「聖人處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」聖人的教育方式,就是不要將自己主觀的意見強加在別人身上,克制自己的嘴巴不要說理說不停。可見在生活教育上用「不言之教」,應該是很多人都可以接受的共識。而把「不言之教」實踐得最徹底的,那就非禪宗莫屬了。所以這個節骨眼兒,想提供禪宗的幾個「不言之教」的法門給大家參考,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度過這個難關。
首先,假借法:生命的意義與體會很難說清楚,所以高僧們面對徒眾這方面的問題,常常是借萬物來說理,讓問者自悟。譬如有人問趙州從諗禪師,達摩來東土的目的是什麼?他說:「庭前柏樹子。」柏樹子跟達摩西來意,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,但仔細思量,卻又密不可分。萬物都有道,道無所不在,「一花一世界,一葉一如來」,只要細心去體會,一棵柏樹從種子落地到成長的過程,就像人的一生,所以講柏樹就是講人生,道理是一樣的。禪師不直接談人生,讓徒眾從萬物去體會,不但提供更多的學習管道,而且效果更好。譬如我們讓小孩子多接觸大自然,種種花草,照顧貓狗,可能比直接講道理會更能夠被接受。雕刻大師朱銘先生,最喜歡看的節目就是Discovery,他從這裡面發現生物界沒有方形的東西,方形是人為的產物,人創造了方形的世界困住了自己,於是創作了「立方體」這件作品。大書法家王羲之從一隻鵝身上,學到了書法的筆法,而老子柔弱的哲學就是從「水」悟出來的。
第二種,實做法:道不是在遙遠的天邊,也不是在什麼偉大的事物上才有,道就在日常生活當中。有名的「趙州茶」公案,就是講這個道理。有信眾上山向趙州禪師求道,趙州問他來過沒?他說沒有,趙州說,那我們喫茶去。後來又一位信眾上來,趙州問同樣的問題,他說來過,趙州說,那我們也喫茶去。在旁邊的小和尚弄不懂,為什麼來過跟沒來過都是喫茶去,趙州這時候卻又說:你也喫茶去。這個公案就在說人生的道理都在日常行、住、坐、臥的生活當中,離開日常生活就沒有道理了。我們教育小孩也不用講什麼大道理,就讓他洗碗、掃地、倒垃圾,包括好好吃一頓飯。每一件事情都能用心做好,道理自然懂了。譬如我很推薦大家學圍棋,也是這個道理,學會圍棋,他自然知道如何專注,如何佈局,不要隨手,不要隨便放棄,不要貪勝,要懂得捨小就大,懂得棄子爭先,……如果你用講道理的方式教他,恐怕一輩子都不見得能教會,但是在自己做的過程當中,自然就學會了。
第三種,境教法:也就是透過環境的演示,讓小孩子自然懂得道理。譬如馬祖禪師到懷讓禪師處學習,每天坐禪,懷讓禪師問他說,你為什麼坐禪?他回答說:成佛。懷讓禪師也不多說,有一天,他拿了一塊磚塊磨了起來,馬祖問他做什麼?他說我想做一面鏡子啊,馬祖說,磨磚怎麼可能做成鏡子呢?師父您是說笑了。懷讓禪師說,是啊,我磨磚不能做鏡,那你坐禪又怎麼能成佛呢?這段公案的重點在於懷讓要馬祖知道,成佛的法門千百種,坐禪只是一種,而且坐禪不等於成佛,它只是一種手段,如果你誤以為坐禪就等於成佛,就好像把指著月亮的手指頭當成月亮了,那就是大大的誤解了。但是懷讓禪師如果直接說坐禪不能成佛,恐怕馬祖不能接受,所以親身演示一個一樣錯誤的行為,讓他自己去想。這是反面演示,在家裡,父母親可以反面演示,有時候學小孩的毛病,讓他吃一點苦頭,知道自己的行為不當,但更需要的是正面演示,父母的一言一行,生活作息,包括家裡的裝潢擺飾,平時的待人處事,都是小孩學習的榜樣。所以與其要求小孩,不如要求自己,有樣學樣,效果可能會更好。
第四種是阻斷法:就是當徒眾問的問題產生偏差了,就要阻止他繼續再錯下去,把迷失的心找回來。宣州刺史陸亙大夫有一次問南泉禪師一個問題,他說有一隻鵝被養在瓶子裡,慢慢長大,現在想要抓出來,因為瓶口太小,出不來,請問禪師,在不毀壞瓶子的情況下,如何讓鵝出來?南泉禪師突然對陸恆大叫「大夫」,陸恆喊「有」,南泉說:出來了。這個公案不是要解決科學物理的問題,而是心的問題,人會鑽牛角尖,一個問題,越想越複雜,回不了頭,整個心都被這件事情牽引,整天魂不守舍,心不在焉。這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把心收回來。南泉叫陸恆,陸恆會喊「有」,表示他這顆被問題牽引的心回來了,也就是他的心從這個問題跳出來了。有些小孩會養成一些壞習慣,很難改變,一顆心都懸在那件事情上面,而且越陷越深。譬如每天一定要玩電腦遊戲,時間還會越來越長,不但嚴重影響作息,甚至造成對課業的不專注,這時候父母應該壯士斷腕,讓這顆心回到沒有遊戲的最初狀態,讓小孩子重新感受沒有沉迷時的狀態,才能重新過新生活。剛開始可能會不習慣,可以用一些技巧化解,但千萬不要不忍心,這才能根本解決問題,在不對的地方講條件、妥協,只會讓問題更糟。
「不言之教」強調的就是實際去做,「假借法」要我們懂得利用大自然的資源,「實做法」要我們利用身邊的資源,「境教法」要我們運用自己的資源,而「阻斷法」強調小孩自己本身就是最大的資源,如何讓他走向正確的道路,這是父母在生活教育上最重大的責任。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