碰到問題,我們常會習慣性的抱怨、批評,卻不知道怎麼處理,以至於罵完了,卻依然故我。譬如,我們一面批評教育制度缺失,卻還是讓我們的下一代繼續步我們的後塵;我們不屑別人投機取巧的成功,但我們也經不起成功捷徑的誘惑;我們知道「巧言令色,鮮矣仁」,但對於政客、不肖商人的話卻沒有免疫力;我們知道「靠山山倒,靠人人跑,靠自己最好」,但是,碰到事情第一個想到的卻都是別人。……如果我們一直以為自己知道,但卻做不到,恐怕我們就是陷溺在錯誤的思維習慣中而不自知。
清空偏見,看到本質
偏見讓我們看不到問題的本質。不知道本質,就無法解決問題。所以首先要把這些偏見清空。惠施有一次很生氣的跑到莊子家,跟莊子說,魏王送我一款很好的瓠瓜品種,我用心栽培,長得很好,等到成熟了,卻發現這個大瓠瓜中看不重用,質地鬆軟,不能拿來儲水,又因為長得太大了,連當水瓢都不行,因為沒有這麼大的水缸。我一氣之下就把它踩碎了。莊子笑著說,你這個人心裡長滿了雜草,一堆偏見,是誰說大瓠瓜只能儲水和當水瓢用呢?質地這麼鬆軟,浮力一定很好,你為什麼不把它綁在身上當作救生圈用呢?
跟莊子一樣,福特汽車創辦人福特先生,也是一個能擺脫偏見,從本質看事情的人。他知道交通工具的本質就是運輸,並沒有規定要用什麼工具來運送,所以他想到了汽車。但一般人習慣於一種交通工具,久了,就以為只有這種交通工具。所以福特才會說:「如果你問顧客,需要什麼樣的交通工具,他會回答你,給我一匹跑得更快的馬。」所以不論我們在哪一種行業,我們也都會很習慣地用一些固定的模式處理問題,久了也就不覺得有什麼問題,但這卻是問題之所在。
就像小孩子喜歡拆玩具一樣,特斯拉(Tesla)創辦人伊隆‧馬斯克(Elon Musk)說:我做事情會運用「第一性原理」思維,就是一層一層剝開事物的表象,看到事物的本質,然後再從本質開始思考怎麼發展。譬如,他在開發特斯拉(Tesla)電動車時,就遇到電池成本過高的問題,以至於無法讓電動車降價。於是他運用「第一性原理」思考,把電池拆解,還原成最原始的狀態,發現電池的結構是由碳、鎳、鋁及其他聚合物等材料做成的,這些材料的成本其實不高,最大的成本是落在人力協作的處理上面。既然是人的問題,就從人去想辦法,於是他展開優化作業,終於完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平價電動車。相較於很多同行的人,往往不是這樣做,而是在習慣的思維上去節省成本,但這樣能改善的空間就非常有限了,結果弄得人仰馬翻,卻事倍功半,價格降不下來,也失去了競爭力。
穿透現象,了解本質
本質是現象的源頭,而現象是本質的發展。老子說: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」複雜多樣的萬物是由簡單的道所產生的,但我們常被如萬花筒的大千世界所迷惑,以為萬物都不相同,而產生分別心,再從分別心產生好惡,造成了人與人,人與萬物之間的隔閡,而忽略了萬物的本質是相同的。就像我們在海邊看浪花,有的捲起千堆雪,有的微波盪漾,有的亂石崩雲,千姿百態,看得你眼花撩亂,但本質其實都是水。
六祖慧能初次拜師,五祖弘忍問他從哪裡來?來做啥?慧能說,從嶺南來,來求佛。五祖故意問他說:嶺南蠻荒之地,也能成佛嗎?慧能說:「人雖有南北,佛性本無南北。」我雖然出身和你不一樣,但是佛性卻沒有不同。慧能從人的本質來回答,直指人心,讓五祖刮目相看,知道這個人根器不凡。的確,從現象來看,男女老少,種族、膚色、高矮胖瘦,個個不同,但從本質看,卻都具有佛性。從不同看,就會起分別心,從相同看,就會知道「四海之內皆兄弟」,「天地與我並生,萬物與我為一」。從相同的本質看,人類就有了交集,就會將心比心,就會相互尊重,就可以找到共同努力的目標,這個世界就有和平相處的可能。但顯然不容易,很多地方還是有種族的問題,有人權的問題,有本位主義的問題,可見被現象迷惑而不能看到本質的人還是很多。記得電影《葉問2》中當葉問面對洋人對中國武術的輕蔑,以詠春拳擊敗西洋武術高手龍捲風之後,說出:「人的地位,雖然有高低之分;但是人格,不應該有貴賤之別。」我想很多人一定會有同感的。
在競爭的世界裡,比大自然更複雜,因為還有一個處心積慮想要欺騙你的對手,所以本質被埋得更深了,想要挖掘,要更冷靜理性,更有穿透力。東漢末年,劉氏政權岌岌可危,群雄並起,官渡之戰前,袁紹聲勢如日中天,曹操也被袁紹的聲勢震懾住了,對打敗袁紹一點把握都沒有,但軍師郭嘉卻能從現象的背後看到袁紹的外強中乾,雖強實弱的本質,於是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,分析曹、袁之間的優劣,曹操如夢初醒,信心大增,終於贏了官渡之戰,奠定了三國北霸天的地位。郭嘉對現象的穿透力,在曹營中,最為突出,可惜早死。後來赤壁之戰,曹操鎩羽而歸,就感嘆因為少了郭嘉,才讓他馬失前蹄。英雄如曹操都會被現象迷惑,可見從現象參透勝負的本質並不容易,這是每個在競爭場上拼博的人都應該有的警惕,隨時提醒自己,如果我們總是判斷錯誤,事情的發展總是不如預期,可能就是這個問題,就應該學習如何拆穿現象的迷障,看到本質的能力,才能有所突破。
了解自己的本質,列為第一優先
我們花很多的時間探究外在事物,卻很少花時間了解自己,忽略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,如果連自己都不了解,又怎麼了解別人,了解這個世界呢?所以了解自己的本質,應列為第一優先。
除了人類共同的本性之外,每個人的特長和個性,就是你的本質,這是你發展的基礎。就像一泓湧泉是一條河的本質一樣,湧泉推動一條河前進,提供源源不絕的能量,讓河流可以翻山越嶺,不畏懼任何的環境。相同的,你從自己的本質開始發展,你也會開展你的人生,也會有很多問題等著你去處理,但因為是從你自己的本質出發,所以也會有綿綿不絕的動力支援,支援你面對問題,解決問題。而你的人生就在不斷的面對問題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慢慢的形成你自己的思想架構,發展出你自己獨特的看法,開出屬於你自己的世界。而且你從你的本質出發,過程當中會不斷吸收你想要的東西,就像一條河會吸收雨水、支流,讓自己不斷壯大一樣;還會吸引志趣相投的人,形成了你的生活圈;然後再以你的世界為圓心,往外擴散,就可畫出無限大的圓,充滿整個宇宙。
朱熹說:「半畝方塘一鑑開,天光雲影共徘徊。問渠哪得清如許?爲有源頭活水來。」一泓巴顏喀喇山的湧泉,可以流出長江、黃河,一顆種子可以長成阿里山神木,這就是本質的力量。了解本質,發展本質,璀璨的未來就會在你面前展開。
圖片出處:pappaspost.com
0 Comments